B A C K

何以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十一屆(71級)畢業系友
時任:富邦產物保險火災保險商品部經理

命運的安排

當年填寫大學志願的排序以前一年的大學錄取分數為參考。會考上「東吳商數系」的原因有二,原因一,我不愛念數學,所有大學的數學系我都沒有填,唯一填寫和數學有關的志願就只有「東吳商用數學系」;因為「商用」兩個字,似乎相較於「應數」、「純數」感覺沒那麼無聊。原因二,雖然依照當年的參考分數「東吳商數系」在「彰化師院物理系」之下,但是彰化實在離家太遠(家住台北市士林區),那時又誤解「商數系」是在外雙溪校本部上課,住家離學校很近是當學生最快樂、最理想不過的事,因此就把兩個志願前後對調;假若完全不考慮距離的因素,順著排序填寫志願應該會考上「彰化師院物理系」而不是「東吳商數系」,畢業後理所當然就成為物理老師,日後也就不會在保險業界工作。說真的,自己並不清楚「商用數學系」在念些什麼,會考上「東吳商數系」並沒有特別的原因完全是「機緣巧合」之下所造成的結果。
事後回想起來,人生的機遇不是自己能夠安排的,冥冥之中自有巧妙。當初原本的想法很單純,高中念甲組理工科,大學畢業後就應該是工程師;無意之間峰迴路轉變成商學士畢業,這應該是命中注定無法違背命運神奇的安排。

大學階段的趣事

其實大學階段比較深刻的印象與學業無關,都是一些輕鬆的回憶;常常利用空堂時間打桌球或到舊大樓地下一樓的餐廳玩撲克牌,還會利用比較長的空堂時間和同學一起逛逛西門町;大學並沒有參加社團活動。
自己對「數學」沒有很大的興趣,一開始也沒有打算念數學,因而發生一個小插曲。由於我的大一必修科目「會計學」的成績還不錯,曾經認真的考慮大二要申請轉系,轉到「會計系」。不過聽說「會計系」很熱門競爭激烈所以轉系生的成績要求較高,而我的大一下微積分期末考成績不佳,經過補考後才以60分過關,自己覺得可能無法通過「會計系」的審查資格,才打消轉系的念頭。還好是這樣,不然真的轉到「會計系」以後變成會計師,每天看報表的日子可能不適合我。

依自己的個性選擇未來的方向

大四的時候班上的男生對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並沒有特別清楚的方向,多數的同學都是以系規劃的方向或參考畢業學長所從事的領域,不外乎考慮的是「精算」、「學術」-考管科研究所或統計研究所、「電腦」等三大方向。班上男生都會等服完兵役後再說,多數的女生則準備出國唸書,有一半以上的女生都到國外留學。
雖然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選擇就讀「東吳商數系」然而對「數學」實在沒有興趣,因此不會考慮選擇「精算」。也不會考慮「電腦」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個人電腦尚未普及,使用電腦前都需要先打卡,非常不喜歡打卡,覺得打卡是一件很無聊的事。當兵的第二年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有點茫然不知要選擇升學或就業。
正好班上的女同學留在系上當助教,自己在大學時雖然不是很用功但成績也還不錯,透過同學得知系上要徵助教,經由同學的幫忙申請。在學校當助教的期間,也還一直思索自己未來的方向,在上學期結束後便認真的問自己真的要念研究所嗎?
瞭解自己的個性雖不是好動愛玩但也不愛唸死書,如果讀研究所勢必要認真的靜下來讀書,這樣未必適合我。想通了以後決定要開始找工作,但在各行各業之間該如何選擇。再一次命運的安排!剛好我有帶夜間部的課,夜間部的學生個性比較活潑上課會坐在教室前面的座位和老師互動很好,剛好有學生認識富邦保險公司的人,得知富邦正在應徵儲備幹部,考試科目有國文、英文、智力測驗。通過考試後進入富邦保險公司工作,那年我26歲。

30歲後確認人生方向是「火險」事業

一直到過了30歲之後才找到人生方向-「火險部」工作,將近20年都服務於同一個部門,各家公司「火險部」的名稱雖有不同但都可以用「核保單位」為通稱。工作性質大致分為「核保」、「查勘」、「理賠」、「再保」。第一個流程是「核保」先審核保單。第二是「查勘」以人壽保險為例被保險人須先到醫院做身體健康檢查,產物保險則會派員到工廠現場查勘標的物檢視防火洒水設備,就算同樣性質的產業,工廠狀況與管理情形差異也很大,非常需要現場勘查,核保人員會參考查勘人員的書面報告做審核決定。一般人比較理解「理賠」的業務,但「再保」的業務就比較複雜。「再保險」的運作單位都會設立於保險公司總部,也是一般保險公司的後線單位,甚至有些營業人員不知道再保單位的存在。
「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最大的不同在於「人身保險」的最高投保金額有限,相對於「財產保險」的投保金額是小巫見大巫。「人身保險」中最大的風險是發生「空難」後的理賠金額,假設這架飛機中有50位乘客都投保於同一家保險公司而每人的最高投保金額是1,000萬,50人的累積風險理賠金額是5億,更甚100人的累積風險理賠金額10億;然而,這樣特殊的「空難人身保險」最高理賠案件和資本額幾百億的大公司所投保的「財產保險」理賠金額仍是難以相比的。因為壽險有較穩定的「生命表」可參考,有精算範圍;產險卻是截然不同的領域要考慮的變數太多。
新竹科學園區每一座晶圓場都具有上百億元的資產價值,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可以獨自承攬這麼大的承保風險;更何況產險的累積風險相對比壽險更大,假設台灣發生大地震很不幸的是震央在新竹,園區這麼多家公司的晶圓廠如果都受損,累積的損失一定很大,因此,產險的累積風險需要大量的「再保險」。一個產險公司有一定的承接量,如果超出承接量就需要安排「再保險」,壽險很少使用這個概念;壽險並不需要「再保險」有時會為了財務理由(節省稅差)而做「再保」的安排,實質考量並非以分散風險為主。「再保險」是產險公司很重要的一環,以國內的產險公司而言如果沒有「再保險」就難以繼續生存。
保險契約中保險公司的英文用字是insurer、被保險人是insured,但在不同合約中也可以有不同的用字,再保險合約中保險公司使用reinsured「被再保險人」,變成角色互換;「再保險」就是保險的保險。
壽險的對象標的物是人,設計壽險商品時可以用生命表為參考值,人的事故也不脫離生、老、病、死的範圍。然而產險的標的物卻差異很大:不同結構的房屋、不同產業的貨物、機器設備、車輛..等,更有不同的事故:天災、地震、火災、颱風、海陸空運送保險,承保的事故與標的物的種類真的很多。因此,這樣廣而深的產險領域像一個藏寶盒,極具吸引力打開後捨不得放下。

產險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

除非是特殊專業需求,一般產險公司徵才考試的基本科目為國文、英文、金融常識和智力測驗。特殊的專業需求除了會計、電腦、精算人員之外,比「查勘」更高階的「損害防阻服務」的專業人員也需要特殊專業,他們會參與協助投保人建廠的前置防護設計或是協助舊工廠的改善計畫,因此需要化工、土木、建築工程…等背景。
產險公司中的再保險人員英文一定要好,接觸的對象都是國外保險公司或專業的再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以直接接受保險人的投保案件,也可以承接其他保險公司的再保險案件,但再保險公司則不承接保險人的直接案件只接受保險公司的間接再保險案件。國內專業的再保險公司僅有一家「中央再保公司」,相較於國外的再保險公司規模比較小。
開始工作即是進入社會大學,火險、海上保險、工程險、新種險(法律規範的責任險)、車險、巨災債券、財務再保險(不含風險轉嫁由再保人協助融資),商品變化很多。多數系上的學長在壽險界服務,大學修讀曾憲政老師教授的「保險學」課程也以壽險概念為主,相關課程雖有複利數學、精算數學,但在工作後才感受到所學不足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很多。
以我個人的經驗「保險系」畢業不見得在保險公司發展得比別人快,我是「商數系」畢業、部門內有一位主管是「森林系」畢業,董事長是「法律系」畢業、總經理是商數系的陳燦煌學長。產險的知識很難在學校就能夠學好,範圍太大、廣又深,需要進入職場後累積經驗。特別需要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相關領域的工作做過一次後便能善用邏輯推演概念達到「舉一反三」,進而正確的處理沒做過的案件,因為產險領域的範圍太廣,若要求凡事要有親身體驗的實務經歷是有困難的。因此,除了英文、數學能力之外,具有邏輯推演概念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非常重要。

「火災保險商品部」工作甘苦談

公司現行的制度採用Profit center所以部門名稱用「火災保險商品部」,由營業人員販售我們製造設計的無形保險商品,財政部規定任何新保險商品都需要經過合格的精算師簽證,國內擁有產險精算師執照的專業人士雖然不多,一般的保險公司終究還是需要精算部門,聘請精算師做最後審核簽名背書的程序。
基本上大學是什麼背景不是非常重要,「商數系」受過嚴格的數理邏輯訓練是非常有利的優勢。這工作有很好的英文學習環境,剛開始進入業界寫一封電文被主管來來回回修正好幾遍,一度自尊心受到打擊,但一路走來,英文已經可以練到說、寫流利。另外,世界化globalize是時勢所趨所以英文非常重要,現代人必須具備英文與應用電腦軟體的技能。
再保人員除了常常要用到「英文」和「數學」,也需要配合世界各地公司的上班時間,不同國家在全球不同的時區、有時差的問題,所以有時候在一般人下班的時間而為了配合歐美國家的上班時間我們才正要開始忙碌。例行常見的再保作業性質分為「合約」與「臨分」(臨時再保或臨時分保)。「合約」雖然一年續約一次但需要一些統計模擬的事前準備工作,「臨分」案件則每天都會發生。除了分散風險更需要考慮國外再保險公司的評價,再保險公司也會有倒閉的風險,選擇再保公司必須參考專業評等,常用的客觀評等如S&P、A.M.Best…等。
實際操作的複雜程度更高,需要聯繫解決的問題很多如回覆海外保險公司對查勘報告的疑問、發生事故的後續處理問題:解釋承保內容、公證報告內容、賠款的會計帳單、催收帳款…等。除了這些複雜的文件書信聯繫之外,核保人與再保人之間的人脈關係也是很重要,國外再保公司也需要拜訪客戶瞭解台灣市場,每年至少會例行拜訪台灣幾趟,透過再保業務藉此認識接觸很多世界各國不同的海外朋友,這是工作之餘的最大收穫。

座右銘:隨時充實自己保持戰力

期許自己在某個領域中出類拔萃學有專長成為somebody;通俗的說:在某個圈子裡打響個人名號,自己在產險界火險領域中已經達成初步的目標,至少工作20年後自己不是默默無聞之輩。但再過幾年工作就滿25年又是一個面臨人生抉擇的關卡,若想要進入公司權力核心高層仍需要許多相關條件,大公司裡人才濟濟、能力相當的人很多,但位置只有一個,機運可遇不可求。不過,由於富邦公司在業界風評很好,應該反求諸己隨時充實自己保持戰力,就有可能在退休後另外開創事業的第二春。更何況依我個人的觀察,目前業界的再保人員培育出現斷層,在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應該會有更多機會。
繼續升學與否完全看升學的目的為何,若非致力於學術路線,在職進修是最恰當的方式。如果都不清楚自己的方向與興趣,可以先藉由工作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最好在30歲以前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道並在30歲以後全力衝刺。如果我有機會進修,學習不同於保險的新領域「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在平常工作時會為了特定的實務需要而去涉獵學習相關的知識,日積月累的工作經驗累積成就個人的專業知識,在學校中是無法學到這些實務經歷。不過,升遷考量時特別是在大家的能力都相當之下,學歷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
建議學弟妹們善用大學的輔導室或多參加來自不同產業的學長姐的座談會,在大一新生時要有「如何在大學四年內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觀念,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便可以預做準備利用求學階段吸收相關資訊,進修相關專業知識瞭解社會脈動。大學時培養閱讀「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的習慣,自然而然的瞭解產業經濟基本術語、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累積產業知識就像培養英文能力一樣是必備的條件。大學四年才不會好像關在象牙塔裡不解俗世,等畢業後進入社會落差太大需要很長的調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