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A C K

張銘修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二十一屆(81級)畢業系友
時任:南山人壽商品研發部經理

大學的生活重心
到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就讀沒有特別的原因,很自然的,依照各校各學系的主要發展方向與課程規劃、實用性,為選填志願的考量;在那個時候是先填志願、寄送成績單再分發放榜,所以無法多想,只能先選擇自己比較有興趣、應用性高的科系。

大學求學的階段,課外活動的重心只放在排球隊,沒有參加任何社團。
學業上對複利數學、壽險數學、統計、作業研究、「生命表製作、修勻學」校外兼任老師所教授的精算課程,這些與精算考試直接有關的課程印象較為深刻。整體而言,當時商數系的老師們教學都非常認真。陳兆麟老師上課準備得非常充分,陳老師怕學生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無法專心上課,會先幫學生準備好上課的講義;有如大哥哥般的許晉雄老師,雖然沒有修許桑(許老師)的課,但是,許桑的親合力強又與我們年紀相近,像兄弟一般的感覺,沒大沒小的什麼事都可以和老師談;像朋友一樣的黃文隆老師,黃老師指導系上的各類球隊,接觸更多就更感受到老師的學識淵博,因此帶著欣賞敬崇老師的心情,難免自覺老師太自信有點臭屁;李志武老師教授精算考試的重心科目「複利數學、壽險數學」。這些都是印象比較深刻的老師。

在早期,商用數學系規劃三個發展方向,口號是「三分天下」,分別是「精算、電算、統計」。當初,商用數學系成立的目的有一部份是為了培養精算人員,所以我認為「精算」應是商用數學系的重點發展項目。依三個方向衡量自己的潛力,發現我是個電腦白吃,敲鍵盤的速度很慢,不敢考慮「電算」;選擇「統計」要有做學問的精神,我的資質很平庸,也不敢考慮「統計」;最後選擇「精算」。相對而言,精算是非常實用的科學,比較實務沒有很艱深的理論,在台灣運用最多的是保險公司,但在國外運用的更廣,退休金、投資界、甚至如何經營一家保險公司都算是「精算」的領域。

立定精算事業努力前進
第一份工作是南山人壽高雄分公司理賠部門。當時因為精算部門沒有出缺,先到理賠部門等待機會,二年後才請調到台北總公司精算部門。

我認為在精算領域中學位僅供參考,業界重視的是精算師證照,有證照代表你有實力才能簽證。好比會計系的學生想要成為會計師;法律系的學生想要成為律師,一般專業人才都是朝著取得證照的制度方向努力,精算業界更是如此。

大二時同學們形成參加精算考試的風氣,意識到「取得執照」是精算師養成的主要過程,若要在精算領域中發展,當然是以取得證照為優先努力的方向。取得證照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藉由念研究所的途徑,一邊念書一邊考試;另一種方式是直接投入職場,一邊工作一邊考試,考研究所或投入職場這兩種方式都好。以一般人的資質取得證照需要7到8年的時間,因此,只要選擇投入「精算」這個行業,要付出相當的決心與毅力考取證照的體認。

「精算」是相對實用的科學,前4科的精算考試內容以純數學為主,一般學生大致可以應付。後5科的考試內容則比較實務取向,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可以幫助印證書本的內容,工作對考試便有很大的幫助可以相輔相成有加分的效果;如果,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無法理解難以想像書本的內容,反而是需要有工作的實務經驗看書比較有感覺。念研究所只能幫助前4科的考試,無法幫助加快後5科的考試。更何況「精算」是非常實用的科學,講究實用之外也重視實戰經驗,有工作經驗才有能力對商品做簽證。

精算師的工作
台灣有26家保險公司,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常常為了市場應變狀況而加班,工作超時又辛苦,雖然如此,難道就不值得嘗試看看嗎!我的回答是,工作也會有吸引人的地方,工作8年沒有做過一件重複的商品,商品都不一樣,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這樣的工作非常有趣。

其實,精算高階人員已經跳脫計算費率數字的層次,精算師不用親自運算數字,自然有一群精算團隊幫忙,精算師最大的目標是經營一家保險公司,作正確的判斷:讓公司的財務穩健、商品具競爭性、思考經營策略方向等。舉例如商品研發部門有40個組員,組員會預做執行功能再讓主管審核,精算師對報告的數字非常敏銳,就好似醫生藉由X光片診斷病情。一般而言,精算師也都有走過運算數字的基礎階段,自己曾經做過再指導別人就更具說服力,更能掌握重點。

專業化趨勢-證照化
雖然先前理賠部門與精算部門的工作性質不同,但在理賠部門處理理賠調查需要根據條款審核,當時閱讀許多條款,這些經驗對商品研發部的條款制定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無法建議學弟妹哪個部門比較好,應該是參考個人的興趣,因為每個部門需求的特質、預備知識、工作屬性都不同,沒有誰好誰不好,適合自己的最好。

保險公司的許多部門都非常強調重視專業性,專業化傾向就是證照化,不同部門需要不同的專業證照,並以專業證照作為用人選才的標準,電腦部、理賠部、核保師專業證照,投資部CFA證照、業務部LOMA證照,皆是如此。專業化和證照化是目前社會的趨勢,南山人壽是外資公司非常鼓勵內勤同事培養自己的專業,評估專業的客觀標準就是取得證照。

SOA考試不難但要及早作準備
通過美國SOA考試是精算領域的預備知識,在學期間除了顧好學校的功課之外,系上規劃的課程部分與美國SOA考試科目掛勾,如微積分、統計、線性代數、機率、複利數學、壽險數學、數值分析、作業研究、生命表製作、修勻數學,算算就有10個科目。上課使用SOA考試的書目當教材,如此明確的輔導方向,跟著學校的課程步調修課,一邊上課一邊參加SOA考試,很容易的就考過微積分、統計、線性代數、複利數學、作業研究,一點都不覺得困難。簡單的說,修完學校的課程參加期末考試,通過考試修到學分就表示這個科目你懂啦!有實力可以參加考試。考試結果也不錯,多數人可以通過考試並不會造成負擔。

高中時矇懂無知並不清楚精算師在做什麼,上大學後對「精算」才有明確的概念,系上規劃得好,跟著開課課程按部就班就可以考過ASA,選擇精算師似乎是一條可以發展的出路。畢業前大概考過4或5科SOA考試,服完兵役後繼續考過剩下的科目。看著公佈欄張貼祝賀學長通過SOA考試的海報,激勵同學們以學長為榜樣認真參加SOA考試,自然形成一股參加考試的風氣。當時有兩三個學長在大四畢業前,考過200個學分拿到ASA的資格(ASA是美國精算學會準會員,FSA是美國精算學會正會員需要考過23科450學分,西元2000年SOA考試改制變成9個科目,其實內容沒有變僅是合併考試科目,希望能夠縮短考試的時間)。

「有為者亦若是」學長做得到,我們應該也做得到,「精算」原本就是系上規劃的發展重點,有人走得這麼成功表示我也有潛力做到,只要上課時認真聽課,考試前做好複習,按部就班跟著學校課程學習。這是一種自然形成的風氣,對我而言,並不需要額外準備什麼,只要多參加一次期末考而已!僅有兩項改變:考試題目由中文變英文、型式由問答題變選擇題。能否通過SOA考試,和個人資質無關,是和有決心要走這一條路有關。只要準時認真上課,熟練老師所教的東西並通過考試,同學們認知有決心要走這一條路,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如果不曉得自己的方向,還要擔心害怕學分二一被退學,「精算」這條路就很遠囉!

通過SOA考試科目為工作加分
有志於精算行業有心走這條路,學生時代要及早做準備,開始準備SOA考試,第一科:微積分、線性規劃、機率統計,第二科:複利數學和經濟學、財務管理,第三科考壽險數學、風險理論,第四科考應用統計:損失模型、計量經濟學(含時間序列)、信用理論(2000-2004年)。參加SOA考試真的不用想太多,學校開的課程認真修習,畢業前考過2到3科並不會太困難。通過考試就表示有底子,面談找工作就有加分效果有機會進入保險公司。如果,畢業時一個科目都沒有考過,表示沒有專業知識、沒有料,這樣的履歷表到保險公司直接被刷掉。

我曾外調到香港工作,瞭解香港大學的精算系非常好,精算系的排名像台大的電機系一樣,招收到的學生都非常優秀。雖然,香港大學精算系的課程也是和SOA考試科目掛勾,不同的是,學生畢業時幾乎全部考過4個科目,進入職場工作後大概用3到4年時間考完後面剩下的科目,取得精算師資格。看似輕鬆平常的過程,在於香港學生很清楚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方向,目標非常明確,全班考過4科的同學非常多,少數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僅落後1到2科。大學時代就要開始往這個方向準備,渾渾噩噩不知道方向也沒有參加考試,等到大學畢業後想尋找精算領域的工作,儘管履歷表寫得很熱誠卻無法取信於人。

有志於「精算」就要下定志向,在求學階段善用學校資源。系上規劃「三分天下」的發展方向並安排相關的課程規劃,當然要準備說帖大力宣導溝通,讓學生瞭解在商數系學些什麼內容、選課如何規劃、以後可以發展的方向。以最具代表性「精算」為例,設立學系的部分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精算考試,課程也與SOA考試科目書單相對應,只要學生能夠認真學習,就有機會進入這個行業,點出明確的畢業出路,並說明在這個方向上學系提供很多現成的資源。假使,以商數系每年100名畢業生,粗略估計成立30年後約有3000名畢業生,不敢奢望很多,只要能夠成功培養百分之一的畢業生,就有30名精算師,在業界也算小有實力。

系上要有自己的定位,清楚的定位學生比較能夠有所適從,職場規劃從上大學就該開始,香港大學這部分做得很好,目標明確才能夠堅定地勇往直前,不會搖擺分心。

登高望遠
精算這個行業以證照為主,在產官學界中,只有業界才有實務經驗、知道knowhow。數學基礎可以在學校學習,但是,在學校學不到如何經營保險公司,若我有多餘的時間應該會全力去準備SOA考試,不會考慮讀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精算」重視專業證照,不斷成長前進是必要的條件。在工作上不斷提昇自己的能力,位階愈高,看得越多,接觸越多,壓力越大。可是回頭想當組員時比現在幸福,雖然在那個當下覺得很辛苦,兩相比較,現在反而更辛苦;相信在5、6年後回頭看現在,還是相同的感受。大學時代,我是不用功的學生,上班後雖然常加班,還是會利用下班時間準備考試,比學生時代還用功。覺悟到30歲後進修不一定要到學校也可以靠自己,到學校上課,沒有實務經驗聽課收穫不大,自己買書教育自己更重要。

想成為精算師,必先苦其心智
精算師的養成過程,後面的考試科目必須運用工作中學習到的實務經驗,一邊工作一邊考試相當辛苦,看到香港的同事,每天面臨常態性加班直到9點下班,還能夠利用上下班時間,坐電車往返於香港與九龍1個小時的時間看書,晚上回到家還繼續看書到2點才上床睡覺。這樣長久堅持準備考試的日子很辛苦,一定是抱持著快點成為精算師的使命感才有辦法吃苦,況且投資與回報不一定是成正比。

台灣年輕人的價值觀不同,也許是不同環境不同世代,覺得這樣的生活品質太差,新進保險公司3個月就表示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精算師生活。兩岸三地精算業界中台灣的學生競爭力最差輸給香港和大陸的學生,也許他們的學生是萬中選一、最優秀的學生,先天資質佳又肯努力。目前政府雖然採用保護主義,一般公司僱用他國專業人才有些限制,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打破國際藩籬改變政策,開放外國專業人才僱用。異地而處,香港考過4科或甚至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充足,人力政策假若開放後沒有國籍限制下,台灣的學生受到排擠就怨不得別人。

目前台灣的保險公司不容易找到有精算工作經驗的人才,以通過SOA考試幾個科目為任用標準是比較客觀的,提醒學弟妹要及早作規劃好好準備考試,人力需求隨時會改變,培養自己的實力最重要。10年前,雖然考過100個學分卻只能先到理賠部門工作,那時精算部門的用人標準希望有ASA資格,但工作兩年後機會就來了,我也如願轉到精算部門。精算師的領域很廣,有實力的人市場再小也會有位子,培養增進自己的實力最重要。